首页 > 外行看史记 > 第70章 内乱不止

我的书架

第70章 内乱不止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公元前519年,周敬王元年,帮助他的晋国人护送他回周王室,但是王子朝控制着王室,不让他回来,堂堂的一个周敬王只好在泽这个地方住下来。公元前516年,周敬王四年,晋国人率领诸侯护送周敬王回国,王子朝一看,诸侯大佬们都支持王子丐,自己只好暂时忍气吞声,服输称臣。诸侯大佬们好人做到底,还帮助周敬王修筑周王室的城墙。

可见,一是晋国实力很强大,诸侯们都给面子。二是晋国没有当头的愿望或者说不具备马上当头的条件。三是别的诸侯也有强大的,还轮不到晋国当老大,只不过晋国和周王室关系密切,他做的事别人不反对。四是周王室还具有法理上的正统地位,是一脉相承的。谁想当头得有合乎情理的理由,一般人不敢造次。五是周王室的的确确是不行啦,已经日落西山,没有中兴的机会啦!六是群雄并立势必造成思想上的不高度统一,思想解放促进了各种思想的蓬勃发展。

一晃十二年,公元前504年,在周敬王十六年的时候,王子朝一伙儿再次趁机作乱,周敬王很无奈、很凄凉、很悲哀的又跑到晋国去啦,第二年又是依靠晋国再次送回周王室。周敬王可见不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,自己基础不行,打不过诸侯还打不过一块长大的王子朝,可见水平低下。估计这也是晋国支持他称王的原因。

周敬王当君主很没有本事,活着很有本事。

事实证明,生命不在于长短,没有质量的人生不仅仅是别人痛苦,更主要的是自己痛苦。

公元前481年,周敬王三十九年,齐田的田常杀死了他的国君齐简公。

公元前479年,周敬王四十一年,楚国灭了陈国。这一年哀叹礼乐崩坏的后世的圣人孔子死了。迁哥只写了三个字"孔子死"。你没看错,就仅仅三个字,还没用敬词,就是死。迁哥生活的时代正是"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"的时代,全国上下都在狂热吹捧孔老二,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最高指示。身受宫刑的迁哥不以为然,也无能为力,只能用平淡的几个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认同。

公元前476年,周敬王四十四年,漫长的44年,终于周敬王与世长辞,也是一个死字。迁哥看淡了刀光剑影,远去了争名夺利,在昏喑的灯光下,凭着一口不屈的气-怒气,想完成自己人生的价值。打仗不行,作官不行,农耕不行,做生意还不行,像我们多数人一样,迷茫的只剩下两点一线的机械生活。迁哥找来找去,只能凭自己的一杆秃笔,干家族的老本行。迁哥说周敬王干了42年,好像不大对,查阅资料说是44年。42年也好,44年也罢,再漫长的岁月,没有留下一点自己的东西,都是虚度。

有时候,不是方向成就了自己,而是坚持。一辈子总要吼一嗓子,干一场,平平淡淡的人生有等于无,实在是辜负了大好的青春和热血。

不过,周敬王坚持做自己的王,做自己国民的王。虽然没有能力带他们走上康庄大道,但从来没放弃,既便不成功,与心无愧。

周敬王的时代终究结束了,他的儿子周元王仅仅干了7年,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,就又给他的儿子有机会开启了周定王时代。周定王也称周贞定王、贞王。周定王也是一筹莫展的混日子,别人早就不拿他们当回事儿了,全天下的人都明白,周王室也明白。其实一个人辛苦是不悲哀的,悲哀的是明知道怎么努力也没有结果。周定王的时代不安定,安定的是周王室依旧是那么一筹莫展。

公元前453年,周定王16年,赵、魏、韩灭了智伯,分了他的地盘。这么大的事,依旧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,历史总是在变化中继续,谁来主持天下不是一样?但是这件事却非同小可,当时的迁哥没有意识到其深远影响。这一事件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折的标志事件,也是从春秋进入战国的标志,更是将最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,直接导致了秦国的近邻势力大减,给秦国的发展,甚至以后的东进创造了机会,打开了一道裂缝。晋国的不幸,恰恰是秦国的幸运,埋下了以后秦国一统天下的伏笔。分分合合,谁也说不清笑到最后的到底是谁,群雄纷争,争一个辉煌的未来。但未来不一定是辉煌的,即便秦国一统,不也短短两世而亡?

公元前441年,周定王28年,长子去疾周哀王即位,仅仅三个月,他的弟弟叔袭杀死了哀王,自己当了思王。又五个月后,小弟嵬公有样学样开攻打思王,干掉了他,自己当了考王。定哀思考,四王的号很有趣:注定悲哀,加以思考。周王室是该思考思考了,弟兄三个,不思考怎么精诚团结共同发展,以图再现祖宗荣光,却一直窝里斗,何况再不济也是王,怎么就活成了这样?

很多人有一种误解,总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揣度别人的人生。

王,是地位,也是责任。面对的是怎么和环强诸候打交道,面对是怎么和大臣们处理事,面对的是怎样让老百姓辛福!你,一介草民,面对的是今天怎么过,明天怎么过,后天怎么过。唯一相同的是都想过得更好,不同的是没在哪个位置你永远不知道滋味远非你想象的那么好。

谁说没有这样一种可能,周王室的衰败已成必然,诸侯的强大已成事实,面对这种局面,强大的诸侯都想有朝一日自己成为天下共主,不管成与不成,前提是必须让周王室一蹶不振,否则一切都是空,这是强大诸侯的共识。小诸候们都认命,反而自己成不了头,谁当头一个样,只想保持原有的利益不变。只剩下周王室自己单打独斗,一块儿打天下的合作伙伴已经各藏祸心,不是想着怎样把蛋糕做大,而是想着分的更多。如果周王室十分强大,合作伙伴自然想搭顺风车分一杯羹。如果周王室十分弱小,有用的仅剩下一个公司名称和资质。接班人让大伙用用名称和资质,大家不交费用,起码名义上还认可你,一旦你想恢复强大,独占大头利益,立刻大家就会翻脸。周王室用一种内斗的方式让强大的诸侯们放心,我不可能强大,只想维持原有的利益。难,王的日子也不好过!分封制的合作伙伴方式在实力变化的时候,关系就会发生变化。

从公元前440年到公元前426年,周考王干了15年,轮到他的儿子周威烈王发愁了。周威烈王也称威王,不过的确没有什么威望,看着祖辈留下的烂摊子,很发愁,但总要把事情做下去。

当年,周考王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,遵循合作约定,把自己的弟弟封在河南,让他接替周公的官职。一句话就透露了周考王的深远布局,就是希望再现周公理政的辉煌,复兴周王室大业。这被称为西周桓公。桓公没能实现夙愿,儿子威公也没有,孙子惠公在位的时候,又把惠公的小儿子封在巩,让他服待周王,号称东周惠公。

时局变迁,荣光不在,周王室的风光已经成为历史。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