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北宋之无双国士 > 第六十二章 上任乌台!

我的书架

第六十二章 上任乌台!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治国先治吏。

  这是千百年来兴衰存亡的历史告诉我们的。

  宋朝尤其对此重视。

  到了宋代,我国古代中央监察制度得到了重大发展,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监察制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,对元、明、清中央监察制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  而御史台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。

  宋朝的监察体系应该分为御史台和谏院两部分。

  而在这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里面,台长为御史中丞,副台长为侍御史知杂事,下设台院、殿院、察院三个部门,分别由侍御史、殿中侍御史、监察御史任职。

  开始,御史台三院御史无定员、无专职,他们多外出任知州或通判,其职掌由其他官员负责。

  而大中祥符五年时,真宗再次下诏:“三院御史除差出外任及在京莅它局外,定以六员为制。”

  自此御史台在制度上有了定员。

  真宗天禧元年,御史台又设言事御史(即谏官)六人,专门负责言事,也就是向皇帝进谏或参议朝政。

  遇到“诏令不允、官曹涉私、措置失宜、刑赏逾制、诛求无节、冤滥未伸”,言事御史皆可上奏弹劾。

  而欧阳辩的监察御史则是属于三院中的察院。

  说句实话,若不是与央行行长这个掌控天下经济命脉的职位相比,监察御史当真算得上位高而权重了,韩琦做的其实也不算过分。

  欧阳辩等人没有站出来为欧阳辩说话,一来是避嫌,二来他们觉得韩琦的做法其实也不算是过分了。

  监察御史掌管察院,负责检查六曹及百司之事,权力在御史台三院之中是最重的,六部之内的监察机构都归察院管辖。

  而且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皇帝亲自任命的,宰相一般不能举荐,所以赵祯自己能够视事的第一件事,就是调整二府三司的权力架构。

  其中不无敲打韩琦伸手监察御史的任免的意思,好在欧阳辩也算是被贬谪,否则连他都得吃挂落。

  如此这般一想,韩琦也是个狠人,他这是在试探,但又没有真的触及赵祯的软肋。

  如果韩琦是任用他的私人做监察御史,那么这次韩琦必然会被贬谪。

  韩琦巧妙地用了和他不对付的欧阳辩来做监察御史,反而让赵祯不太好借机发挥了。

  而韩琦虽然被敲打,但并非没有收获,至少他拿下了央行行长的位置。

  想到了这一点,欧阳辩不得不为这些老政治家们的手段拍案叫绝。

  老辣啊!

  赵祯的手段老辣,可韩琦的手段也差不到哪里去。

  想通了这些,欧阳辩快乐地去上班了。

  嗯……可能未必是快乐的,但相比起在家里被苏轼揪着问心学的理论来说,去御史台倒也算得上清闲了。

  御史台虽然是监察机构,可办公处可并不阴森。

  毕竟这里都是一些顶级文人所在,可不像其他的时代那般任用一些武夫或者酷吏来担任监察人员。

  御史台不仅不阴森,反而颇为清幽。

  因为御史台里面种了许多高大的柏树。

  之所以御史台里面要种柏树,其实是因为《汉书·薛宣朱博传》里记载,御史台中有柏树,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,故称御史台为“乌台”,亦称“柏台”。

  所以宋朝的御史台也如法炮制,在里面种了许多的柏树,所以显得颇为清幽。

  当然,心中有鬼的人走进来觉得阴森也有可能。

  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是一把手,台院的侍御史兼知杂事为二把手,辅助御史中丞处理御史台事务。

  殿院的主官是殿中侍御史,共有两人,加上察院主官监察御史,御史台的编制就是六人。

  不过御史台的事情又多又杂,所以里面有一些叫里行的官员。

  比如说殿院的就叫殿中侍御史里行,而察院的则是监察御史里行,加上里行二字,大约就有了实习、储备干部的意思。

  这个里行皆非正官,也不规定员额,也就是说,这些里行是不占编制的。

  欧阳辩的手下有四名监察里行,一名李定,二名程颐,三名阎询,四名黄廉。

  程颐大名鼎鼎,自然不必多说,闫询应该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,但宋史上也算是留了名字的,而且生平经历是有三行字的,算是了不得了。

  【阎询,字议道,凤翔天兴人。

  少以学问着称,擢进士第,又举书判拔萃科。

  累迁为盐铁判官。

  使契丹,加直龙图阁、知梓州。

  神宗时,转右谏议大夫,改邠、同二州,提举上清太平宫,卒,年七十九。】

  其实也算是了不起的,但欧阳辩并不认识。

  谁会认识一个只在史书上留下三行字的人?

  黄廉大体如此,都是只够在史书上留个三行字的人。

  不过欧阳辩并没有轻视他们,因为能够成为御史里行的人,都是未来的中高级官员,以他们的官位和年纪,都是未来神宗朝的中高级官员。

  最后一个李定。

  他本身倒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,当然啦,其实也算是挺了不起的,因为他曾经做到御史中丞的职位。

  我们大多都知道,御史中丞、开封知府、翰林学士以及三司使,那就是所谓四人头嘛。

  李定能够当上四人头之一,说明也是拥有成为宰执的潜力的。

 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,真正让他青史留名的是他炮制出来的乌台诗案。

  前面说过,因为御史台也叫乌台嘛,所以御史台炮制出来的案件就叫以乌台命名了。

  而乌台诗案针对的对象就是苏轼苏东坡。

  欧阳辩早上从家里出来见过苏轼,隔了不到半个时辰,就见到了以后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李定,深感命运之神奇。

  李定炮制苏轼,可他后来也因为这事被司马光炮制,所谓天道有轮回罢了。

  李定看不见欧阳辩眼里的特异,热情地过来和欧阳辩打招呼,相当不见外。

 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李定算是欧阳辩的师兄,他小时候曾经受学于王安石,这也是李定为什么坚定站在王安石身边的原因。

  李定在历史上臭名昭著,但若是透过历史的迷雾,不预设立场的情况下,李定未必就是所谓奸臣或者坏人,与此类似境地的还有吕惠卿等人。

  一样热情地还有程颐,李定算是和欧阳辩是师兄弟,而程颐则是欧阳辩的同年,这种感情也是十分珍贵的。

  至于黄廉与阎询,和他们在史书上的地位一样,在欧阳辩这里同样没有什么交情,看到同僚李定和程颐热情地与欧阳辩打招呼,不免有些吃味。

  但欧阳辩并没有厚此薄彼,也一视同仁地和他们打招呼聊天,为了不让他们感到冷落,还特意时时引领话题,将他们引进谈话之中。

  除了程颐这个同年知道欧阳辩的长袖善舞的作风,其他的三人都暗自啧啧称奇。

  传闻状元郎是少年成名,年纪轻轻就掌握大权,想来必然是年少得志的志得意满,即便是跋扈一些都是可以理解的。

  他们几个还想着做好对欧阳辩容忍一些的心理准备呢,没想到欧阳辩竟然是如此的平易近人。

  欧阳辩擅长引领话题,从几人的谈话中,便揣摩出各自的性格来,心里便有了计较。

  在欧阳辩有意识的引领下,话题一直都很热闹,让他们不由得对欧阳辩都产生了极大的好感。

  欧阳辩乘势提出了请客吃饭的事情。

  别以为请客吃饭是常见的事情,实际上他们这几个都是名副其实的穷京官,未来可期是可期,但他们的俸禄就是按照中低级官员给的,然后御史台又是清水衙门,穷得老鼠都要绕路走。

  平时有机会下馆子,大多是台内的宴会,比如说尾牙宴之类的,算是台内的福利吧,除了这些,机会就少之又少了。

  毕竟是做监察工作的,你若是自己都天天受吃请,那别人就可以以此来弹劾你了。

  是的,御史台可以弹劾百官,百官一样可以监督御史台。

  惊不惊喜,意不意外?

  不过欧阳辩请客则无此等忧虑,因为欧阳辩是他们的主官,主官请客虽说不能说是惯例,但不违反规则,如果是下属请上官,就有阿谀贿赂嫌疑。

  面对欧阳辩的邀请,李定和程颐痛快地答应了,黄廉和阎询却有些犹豫。

  李定笑道:“你们犹豫什么,这可是最好的吃大户的好时机。”

  程颐笑道:“在我们一届的同年中,谁不知道咱们的及时雨欧阳辩,哦现在还得加上一句财神爷,哈哈!”

  大家都笑了起来。

  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