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振奋新明 > 第265章 吓死人的百万灾民

我的书架

第265章 吓死人的百万灾民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“别山、你在陪都先呆一段时间,和内阁那边磨磨牙。我这边赶紧到西安府去!”

  “国公、你先回吧!等吾这边处理了手尾,就立刻北上。天灾如火,片刻都耽误不得。”

  是的、陕甘又发生了天灾。灾情是这地方的老特色,旱灾。今年以来,关中、陕北等地,降水稀少,连着好几个月都滴雨未见。这还不是最糟糕的,最糟糕的是,河南同样发生了大旱灾。他们那里的灾情更严重,如今已陆续有灾民向陕西这边涌入。

  宋应星感到形势紧急,不得不写信让李振新和张同敞赶回长安,商议解决方案。

  李振新快马加鞭的往长安赶,到了汉中的时候,就已经感受到了旱灾的影响。进入关中这种感觉更甚,一路上都能碰见从河南逃难而来的灾民。道路的两旁,庄稼长的也不成样子,枯黄无比。

  按道理来说这时节,正是丰收的季节。但沿途的百姓们一点没有丰收的喜悦,都是一脸愁容。

  “宋先生、现在情况怎么样?今年减产严重吗?会不会颗粒无收?”到了长安城,李振新连家都没回,就找老宋头了解情况。

  “国公、咱们这边其实情况还行。今年虽然发生了旱灾,可蒸汽翻水车顶了大用,五月份的时候,吾见旱情严重连忙让几个工厂又赶制了两百套水车。今年整个关中和陕北最多也就减产三成,百姓们的日子还能过的去!”

  “减产三成?那还能接受!土豆等秋粮下来,能顶一下。估计不会出现大问题。”

  听了宋应星的汇报,李振新喘了一口大气。幸亏去年的时候搞出了蒸汽翻水车,不然这次绝对会出大事。

  “国公、现在的情势并不轻松,可谓是万分火急。河南那边的旱灾严重无比,已经出现了逃荒朝。清贼一点没有救灾的意思,反倒是祸事西引,他们把灾民都往陕西赶,我们这边快承受不住了!”

  “祸事西引,如今进入陕境的灾民有多少?”

  大意了,怎么忘了河南也有灾情的事,之前还想着只要自己境内没大事就好。

  “现在到西安府的灾民就过了十万,估计进入陕境的灾民二十万有余。这还不算最严重的,大范围的逃荒才开始,估计后续还会有更多的灾民涌入。”

  “还有灾民?大概还会有多少?”

  “估计最少五十万,说不准会过百万!”

  百万灾民?听到这个数字,李振新大吸一口凉气。整个陕甘现在也就三四百万人口,突然之间涌过来百万灾民,这简直是不可承受之重。

  “不会有百万灾民吧?河南就是受灾再严重。也不可能出现全省都逃荒的现象吧?”说这话的时候,国公爷心在砰砰的跳。他脑海里浮现了一个后世电影里的画面,那部电影里演的就是河南灾民逃难的现象。

  “很有可能,河南是中州大省,民户可能有近千万,这次几乎是全省受灾,只要逃难的人有一成,人数就能过百万。眼下灾情才刚刚开始,就来了二十万,往后情形不堪设想。”

  当宋应星开始分析的时候,李振新就知道这事基本上跑不了了。百万灾民的问题,已经迎面而来,必须要想办法解决。

  豫州这地方,要吗不出事,一出事就是大事。李自成裹挟百万之众,打北京城的事才过去刚刚十年。怎么又会冒出来百万灾民,这地方的人是庄稼吗?割完一茬,又一茬。

  其实今年河南出现灾情,有天灾也有人祸。天灾是出现了少见的大旱,人祸是满清已经把这一地区当做战略弃守区来对待。出现灾情之后非但没有及时救灾,反倒是变本加厉的横征暴敛。他们居然在这一地区,又加收了一成赋税。

  现在的河南真可谓水深火热,满清的军队集中在几座大城之内,一般的府县几乎是无政府状态。收税的时候,更是粗暴无比,直接动用军队去强抢。当军队开始抢劫的时候,地方上的土匪也就冒出来了。兵匪横行,民不聊生。

  对于灾民,满清只做一件事,那就是派兵将他们往西赶。至于到了陕西能不能活下来,就看自己的命数了。

  满清不管这些人,可李振新不得不管,他总不能看着数以百万计的汉人活活饿死,这份道义和担当他必须得负起来。

  “宋先生、这些灾民咱们必须得管!而且处理好了未必是坏事,反倒是好事。只要安置好了这些人,咱们就不缺兵源。这样,咱们先盘算一下自己的家底,今年整个陕甘,除了关中和陕北以外其它地区的情形如何?”

  “绥远的情况最好、粮食很可能还会增收、汉中也影响不大,基本能保平。甘肃的秦州和巩昌略有影响,但也不会出现饥荒。河西那边今年的胶草丰收,粮食也没问题。”

  “好、依据目前的情况,咱们多养三四十万人的粮食还是能拿出来的,按百万灾民来算,就有六十万人的口粮需要解决。六十万人一年的口粮就是百万石,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。咱们就能抗过这次危机。”

  “百万石粮食啊,这可不是小数目。怎么能凭空变出来?”

  “当然是凭空变不出来的,湖广北部如今已是我大明治下,那里是米粮产区,想办法从那里买三四十万石粮出来应该没问题。对了、今年山西是否受灾?”

  “那里没有受灾。”

  “那就托姜总兵从晋地再收十万石粮食。贵州这几年情况比较好,估计也能解决十万石左右的粮食。眼下咱们又治理着四川半省的地域,挤出十万石粮来应该可行。这么一算粮食的缺口就是三四十万石的样子。”

  “确实如此,哪这三四十万石粮从那儿想办法?”

  “只能从土地上想办法了!”

  “这时候都到六月份了,咱们北地连秋粮都不能中了,能有什么办法可想?”

  “先生、眼下咱们的治下可不都是北地!汉中和四川勉强能算南方,只要抓紧时机,还能种一茬秋粮。”

  万幸把四川大部从吴三桂手里抢了过来,不然这时候就真的没任何办法可想。

  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