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> 第四章 攘外必先安内

我的书架

第四章 攘外必先安内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“陛下,罪臣们已被尽皆收入诏狱之中,且众人全都指认受杨廷和蛊惑胁迫,希望陛下宽恕。”锦衣卫都指挥使钱宁报到。

  坐在奉天殿的御案上,朱厚照把玩着手中的一方印玺,问道:“那杨廷和之子杨慎的案子如何了?”

  回陛下的话,“那逆贼杨慎拒不认罪,称其作诗只为记事,毫无祸心,卑下无能,还请陛下恕罪。”

  “无妨,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,朕要的不是群臣皆罪,而是顺我者昌,你可明白?”朱厚照开口道。

  “请陛下放心,卑职必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结果!”

  “好了,朕这有一个名单,你拿去照着办吧。你可令狱中众臣互相攀咬,并收集其罪证令其招认。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,提供证词越多之人可无过,朕只给十个名额,谁生谁死,就看他们自己了。”

  “多谢陛下指点!陛下圣明!”

  “好了,你退下吧,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。”

  ……

  “来人,传张永。”

  “东厂提督太监张永拜见陛下,陛下洪福齐天,龙体安康,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“好了,平身吧。”

  “多谢陛下!”

  “张伴伴,你即刻令东厂差役番子将诸臣逼宫谋逆之事广布天下,令四海闻之。切记,务必让刘健,谢迁,王鳌三位师傅听闻此事,不得出半分差错!”

  “是,陛下!”

  ……

  锦衣卫北镇抚司,诏狱内。诏狱,并非如外界传闻的那么可怕,一眼望过去,大部分牢房都是空的,很多牢房因为常年无人居住,也没人打扫,早已经成了老鼠和蟑螂的住所。

  没有令人闻之色变的刑具,也没有令人心惊胆战的血迹斑驳,更没有人犯被用刑的血腥场景,有的只是一片寂静,静的令人生厌。除了偶尔依稀传来的几声哭诉外,听不到任何声音。

  “奉陛下口谕,朕心仁厚,龙体初愈,不忍多造杀孽,今特此尔等十个名额,给予你们将功补过之机会,众人皆可检举不法官员,并由锦衣卫察访,检举越多则罪责越轻,望尔等珍重。谋逆乃株连大罪,希望尔等多为家人考虑,莫再让朕失望。”只见各个罪臣的单人牢房内,一个个锦衣校卫宣读着朱厚照的口谕,一个个罪臣仿佛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,纷纷喊着:“臣要检举,臣要检举…”一时间诸臣争先恐后,互相讨伐。

  ……

  三日过后,“陛下,刘健,谢迁,王鳌三人皆有本上奏。”

  “呈上来吧。”

  “是,陛下。”

  看着手中的三份奏疏,朱厚照不禁笑了起来:“哈哈哈哈,三位师傅终于上钩了。天助我也,天助我也。”

  于是提笔在三本奏章上写上了同样的话“朕自幼受师傅教导,登极以后也多亏师傅辅佐方使天下承平,然朕天性顽劣,实在离不开师傅,还望师傅能够再次入阁,届时师傅的奏章朕自当准奏。”

  放下笔后便对刘瑾说道:“立即由司礼监批红后由三名锦衣卫亲自快马送至三位师傅手中,送达以后待三位师傅收拾行李,护送三位师傅进京,切记不可失了礼数。”

  刘瑾不解:“陛下怎知三位师傅肯入京呢?”

  朱厚照笑到:“那朕不妨与刘伴伴打个赌,如若三位师傅皆至京师则朕胜出,如有一位师傅不肯,则刘伴伴胜出,赌注就为五千两银子好啦,朕知道刘伴伴家大业大,如何啊?”

  刘瑾欣然答应了。

  ……

  洛阳刘健府上,刘健历仕英宗、宪宗、孝宗、武宗,为四朝元老。他入阁十九年,任首辅八年,可谓是权柄颇重,然而他的家宅却无过多修缮。

  传统的四合院落,三进三出,屋内无过多装饰,仅有三名跟了刘健二十余载的老仆伺候家中,唯一多人眼目的恐怕便是正堂上高悬的“何陋之有”四个大字了。

  “老爷,门外有三个锦衣校卫,自称是陛下派来接老爷入京的。”门童不慌不忙地走上前说道,由门童的气度,刘健家风可见一斑。

  正坐堂上,手捧经史,沉吟片刻,刘健不由苦笑了一声:“陛下自幼聪颖,想不到老夫年迈,还是逃不过陛下的心思啊,先皇对我有知遇之恩,将陛下托付于我,也罢也罢,姑且就当救人了!”

  “开中门,将三位力士迎进来,老夫去收拾行囊,今日便出发…”

  ……

  在浙江余姚谢迁的家中和江苏吴县王鳌府中,相似的一幕也在上演……

  ……

  “奴婢张永叩见陛下!”

  张永进殿之后便给朱厚照行了一叩一拜礼,这是常礼。

  大明朝的最高礼节是五拜三叩礼,只用于传国书,敬天地。

  各地藩属国但有天使来,便要行五拜三叩之礼。三跪九叩那是伪清搞出来的东西,非中国之礼。

  手里拿着一份奏疏在看的朱厚照抬起头,说了句:“事情如何了?”

  张永面带激动之色:“回陛下,狱中诸臣皆对杨廷和把持朝政,勾结藩王,裹挟众人逼宫谋反之事供认不讳,且…且已将陛下所嘱之人全部供了出来,其中以礼部尚书张升,吏部右侍郎杨友……等十人表现最为积极,该如何处置这十人,还请陛下示下。”

  朱厚照的眼睛仍是在看那份奏疏。

  “朕贵为天子,自当金口玉言,岂有朝令夕改之礼?”

  “是是,是,都怪奴婢多嘴,奴婢多嘴。”说罢张永便要自己掌起嘴来。

  “这十人可曾在罪证上签字画押了?”

  “俱已办妥,奴婢回去就把罪证给您送来。”

  “唔,知错能改善莫大焉,国朝以孝治天下,亦当以信治天下,把人都放了吧。”

  “陛下圣明!”

  ……

  刘健等三人的车驾已达京师,三人都在京城任职已久,自然有自己的府邸。三人抵达京师的消息一传出,一张接一张的名帖便接踵而至。王鳌曾任吏部尚书,在这个称作“天官”的位子上,门生故吏可谓是遍布天下。刘健和谢迁也曾多次担任科举考官,满朝文武更是大部分都要称其一声“大宗师”。

  “不见!你问问他们逼宫谋反的时候眼里可有我这个老师?可有君君臣臣的礼法?如今事情败露,又何故如丧家之犬般四处求人!”王鳌厉声道。

  “此乃非常时期,你就说老夫刚到京师,一路舟车劳顿,已经歇下了。”谢迁对门人吩咐道。

  “陛下虽性子如少年人般喜动,但自幼便重信,既然已经答应,就断无出尔反尔之况,你让各家安心歇着便是。”刘健一边看着最近的邸报,一边交代着。

  ……

  “攘外必先安内,有三位师傅相助,朕的大后方也算安定了。来人,将宣府和大同的舆图给朕拿来!”

  “传令下去,杨氏父子勾结藩王,裹挟臣工,以下犯上,欺君作乱,意图谋反,今人赃俱获,按律交由刑部处置,锦衣卫即日将人犯移交给刑部天牢,礼部尚书张升,吏部右侍郎杨友,检举有功,朕心甚慰,准其戴罪立功,切莫再犯。”

  刘瑾屁颠颠地跑了过来,身上的肥肉不由得随之摇摆,腰间还挂着一个锦囊,对这个刘瑾从不离身的锦囊,朱厚照好奇了许久,问道:“刘伴伴,你那随身携带的锦囊,里边装的莫不是你的子孙根?”

  “陛下您这样可折煞奴婢了。”

  “哦,那是何物,竟让我们的内相如此重视?你且打开看看。”

  刘瑾支支吾吾了半天,红着脸递了过去。不料朱厚照打开也吃了一句,里边竟装满了炒香的豆子,一颗一颗堆满了整个囊中。对刘瑾的身材,朱厚照也不觉得奇怪了。

  刘瑾心想尴尬,便要转移话题:“陛下,那其余罪臣和那兴献王之子该如何处置呢?”

  “传令下去,朕今日卖三位师傅一个面子,让他们根据自己官职赎命,以四品为界,缴纳罚金2000两,每往上一品罚金增加一千两银子,朕可不信敢跟随杨逆作乱的大臣各个都是两袖清风的人才!”

  “至于那朱厚熜,朕念及兄弟骨肉情分,就免其死罪,发往中都凤阳陪着高祖他老人家吧,至于其父,有不教之过,夺其王爵,留其性命,让其自生自灭罢。”

  “奴婢这就去传旨。”

  ……

  诸臣家人缴纳罚金后,便凭着朱厚照的手令去诏狱提人,众人重见天日,虽破家财万千,犹对朱厚照千恩万谢,况且还有自己签了字的罪证在皇帝手中,日后不得不心甘情愿为皇上走卒,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
  正德六年,即公元1511年,经过内阁廷推,刘健,李东阳,谢迁重新入阁,为后世所称赞的“刘健内阁”重现正德,百姓无不津津乐道。当年2月,王鳌重新出任吏部尚书,一时间大明吏治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。而杨氏父子及一干无用之臣,该杀的被杀,该贬的被贬。届时,朱厚照已将朝廷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攘外必先安内。后方既定,也是时候掀起正德风云了。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