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我在古代建工业 > 第九十九章 粮食问题

我的书架

第九十九章 粮食问题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  庄稼汉的这段话说的颠三倒四不是很顺畅,村口的几位大宗祠族长却是听清楚了。

  前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械斗,最终获胜的不是鱼儿镇所有人以为的青手掌柜。

  反而是那个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王粮长,这件事着实是让所有的大宗祠族长感觉透着一股子邪劲儿。

  但是再怎么不相信,再怎么觉得透着一股子邪劲儿。

  这件事也已经木已成舟了,青手掌柜也应该死在了械斗里。

  从这以后,鱼儿镇就再也不会有青手掌柜和他手下的那些青手了。

  算是为乡里除了一个祸害,做了一件很大的善事。

  过去在这些大宗祠族长心里,不过是个泥腿子的王老爷子。

  立刻不一样了,不仅他的实力得到所有大宗祠族长的认可。

  就是他为乡里除了一个祸害这件事,就让所有的大宗祠族长由衷地从心里感激他。

  毕竟,这么多年来他们这些大宗祠,也是没有少受到青手掌柜的祸害。

  大宗祠族长想到刚才往东去的那辆棉布马车,堂堂窝家都去送一份干礼了,他们还在这里干愣着做什么。

  二话不说,立即用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各自的家里,抓紧让长子带上一份干礼亲自送过去。

  王家的三兄弟自从结婚以后,就各自分家了。

  王老爷子一直跟着长子住在一起,还是住在那处破旧的土屋里。

  虽说家里现在很有银子了,一年到头能够赚将近两万两银子。

  但是在王昌沐的坚持下,不管老二王伢人老三王来聘怎么劝说,都是不肯建造一处青砖绿瓦的宅子。

  常言道衣锦还乡,所要做的第一件事。

  修缮老宅,修缮祖坟。

  王昌沐现在已经不差银子了,却坚持不这么做,只有一个原因。

  他创立了毛概学社的初衷,就是为了扳倒那些拿着民脂民膏纸醉金迷享乐的官僚乡绅阶级。

  就像儿子王由桢给他的一本《太祖别传》里,写了太多住在窑洞里的艰苦日子。

  如果他这个领头人没有和老百姓一起吃苦的决心,又怎么带着毛概学社的同志们,一直不忘初心的走下去,最终推倒官僚乡绅阶级。

  建立一个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新中华。

  修缮老宅,不过是一件面子虚伪。

  有这些银子,还不如拿来给儿子王由桢买做实验的物料。

  老二老三瞧见大哥王昌沐这么的坚决,心里感慨的同时,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。

  前来送礼的管事和各大宗祠族长的长子们,瞧见王家的破旧土屋,没有一个人露出轻蔑的表情。

  这要是放在以前,放在这场械斗发生以前,他们都懒得看上一眼。

  更不要说亲自来给王老爷子送干礼了,对方有那么强大的实力,就算是睡在茅草屋里也会得到他们的尊重。

  没有相对应的实力,住的是富丽堂皇,只是招来旁人的觊觎罢了。

  王老爷子已经提前知道有人过来送干礼了,他们来到村口的时候,全部被挡在了木桥外面。

  看盐池村外面的一条小河,经过大半年的挖掘,基本上已经成型了。

  他们想要进入盐池村,只能从那座吊桥进来。

  但在进来的时候,遭到了十来名青壮盐丁的阻拦。

  管事和各大宗祠的长子们也没有当回事,到现在这个年月可不安稳,尤其是孙包户、粪段、漕口等人接连遭到响马和海寇的抢劫以后。

  昌邑县也变得不安慰起来,有这样的防备心,也难怪王老爷子能够获得这一次械斗的胜利。

  王老爷子得到青壮盐丁的通知,立即带着老二王伢人回到了家里。

  就在家里接受了窝家亲自送来的干礼,并且让二儿子王伢人一样样的记录在桑皮纸上。

  等到以后对方的家里有了红白喜事,都要一样样的照着礼单还回去。

  等到送走这些管家和各大宗的长子,是三天以后了,这三天来陆陆续续的不停有人来送礼,送的银子还十分的厚实。

  最少的都有一钱银子,多的达到了五两银子。

  等到所有的管事和大宗祠长子们全部离开了,王老爷子带着二三十名青壮盐丁在村子里来回巡视了三四趟。

  确定村子里没有潜伏过来打听消息的人,这才放心地回了胶水入海口的小码头。

  回到那里也同样要去收礼,那些商贾们听说他打败了青手掌柜。

  一个个的也是被上了一分干礼,庆贺王老爷子成为三个村子的粮长。

  虽然这三个村子的丁口还没有窝家手底下一个村的多,但是在这些商贾的心里王老爷子的分量已经很不轻了。

  王昌沐王由桢父子二人,这两天正忙着敲定一件事。

  给那些所有过来参加械斗的盐丁家里送上一袋粮食,毕竟马上就要到冬天了,有了这一袋粮食可以让他们家里不再死人了。

  清点名册不是一件难事,谁去过谁没去过,早在械斗以前就已经记录在册了。

  三个村子的青壮盐丁,除了留守三个村的一部分,剩余的全部都是争先恐后地过去了。

  难就难在,粮食究竟要给多少。

  多了不行,少了同样也不行。

  经过父子二人两三天的商量,最终敲定了给粮食的数额。

  一户人家给一百斤粮食,足够保证全家在这个冬天不被饿死。

  刚好也能在春天的时候把所有的储备粮食吃完,继续满身干劲的完成毛概学社给他们安排的各种营生。

  名册确定了,给多少数额也敲定了。

  剩下来的事情就交给王伢人了,让他亲自去安排送粮食这件事。

  王由桢刚刚说出口,王伢人就拒绝了这件事。

  商量着让王由桢亲自送过去,还是每家每户的亲手送到他们手里。

  王由祯明白二叔的意思,二叔这是让他去收买人心。

  毕竟,在这个距离冬天很近的日子里,送上哪怕一捧粮食都是雪中送炭。

  这一份恩情可大了去了,相当于他们全家的救命恩人。

  王由桢本来是不想去的,他想把所有的时间全部用在发明蒸汽机,用最快的速度研究出来蒸汽机,让中华尽快进入工业时代。

  这样的事情不如父亲去,这样也有利于他传播太祖思想。
sitemap